成都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堅定推進產業建圈強鏈,不斷擦亮“成都智造”品牌
11月7日,一則事關成都的消息引發全國廣泛關注——這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批復,超高清視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成都,這也實現了四川省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零的突破”。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從神舟號載人飛船上有“成都造”保駕護航,到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頻頻閃現的“成都造”,再到全球每兩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裝載“成都芯”……在“中國制造”閃耀全球的高光時刻,時常也能看到“成都造”。
對成都而言,制造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要。如今,在電子信息產業已成功沖刺首個萬億級產業的基礎上,成都正在加快實現裝備制造集群規模過萬億,推動集成電路等10個以上產業集群過千億。
面向未來,成都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擦亮“成都智造”品牌,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成都企業的碲化鎘發電玻璃電站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綠色電力”。
“鏈”出新動能
產業圈越來越大 鏈條越來越長
成都已構建起涵蓋38個大類、184個小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居全國第8,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今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上,奧運五環破冰而出,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地面酷炫的舞臺畫面驚艷全世界。這場科技時尚感濃郁的饕餮盛宴背后,正是“成都造”加持保障——炎興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方案。這家由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團隊創辦的年輕企業,已先后為澳門回歸20周年晚會、青島上合峰會等重大演藝項目提供技術方案。
不僅如此,在北京冬奧會競技現場,還有更多的“成都造”——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在張家口“奧運走廊”建成亞洲最大的碲化鎘發電玻璃電站,為冬奧會提供“綠色電力”;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柯斯達客車,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綠色低碳出行保障……
在國際國內的高光時刻,閃爍著“成都造”的身影,彰顯出成都制造業的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其背后則是成都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爸圃鞓I強市”不僅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也為制造業企業拓展出更多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電子熊貓集團下屬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的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子熊貓集團與成都市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緊隨中電熊貓的步伐,成都熊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很快成立,成為其配套企業。
得益于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投產僅兩年,成都熊貓電子在2021年就實現了超5億元的產值,其主要產品液晶模塊控制器年產能達600萬臺規模,貼裝能力達到每月5億個器件。與此同時,因為看好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未來,另外幾家配套企業也相繼落戶成都。
在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過程中,成都加快筑強城市發展戰略優勢,為制造強國、制造強省作出極核主干城市應有貢獻,著眼城市實際和發展所需,做大做優做強制造業已越發成為提升發展質量、贏得競爭主動、維護經濟安全的關鍵。
從在全國率先啟動編制《成都制造2025規劃》,到印發《“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再到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將“制造業強市”寫入黨代會報告……成都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帶動力和發展競爭力。
目前,經過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隨到創新的跨越發展,成都已構建起涵蓋38個大類、184個小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居全國第8,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制造強市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創”出新活力
“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轉變
成都先后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落戶西部唯一國家級工業軟件協同攻關平臺。48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9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2家企業入選全球“燈塔工廠”……
走進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激光電視顯示屏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生產!八浅1,可以貼在墻上也可以卷曲,在明亮光線下也正常顯示出液晶電視般的畫面效果!惫韭摵蟿撌既、副總裁吳慶富指著一塊智能投影光學屏說。
在中國激光顯示產業從無到有的背后,以菲斯特科技為代表的國產激光顯示企業,扮演了從“拓蠻荒”到“弄潮兒”的角色,不斷打破西方壟斷,攻克了超大尺寸菲涅爾透鏡制造的世界性難題。手握激光電視顯示屏核心技術,菲斯特科技成為長虹、海信等電視企業的重要供應商。
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加快建設制造強市,歸根結底要靠創新。近年來,伴隨制造業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一大批“成都造”快速崛起,“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轉變,叫響全國、走向世界:“成都造”關鍵技術、材料、精密部件等應用于神舟號載人飛船,“亞洲龍”“凡爾賽”等重要車型在成都下線,聲表面波濾波器晶片實現國產替代,通威太陽能高效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刷新世界紀錄……
磁懸浮軌交、大飛機、超高清顯示等領域研制能力國內領先,高端通用芯片、柔性顯示等突破國際封鎖——創新已成為重塑全球和區域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成都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圍繞重點產業,強化資源整合,加強載體建設,實現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全面提升全市制造業科技創新能力。
順應產業數字化趨勢,成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先后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全國首個5G雙千兆+全面商用城市,落戶西部唯一國家級工業軟件協同攻關平臺。
與此同時,高能級新基建全面推進。成都已累計建成5G基站5萬余個,落地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成都托管與災備節點),成為“東數西算”樞紐城市,初步構建起“超算中心+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解析節點”的支撐體系,數字基建和信息聚集等綜合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獲批成為全國首批“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
信息技術賦能數字經濟。成都加快推進1160戶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開工建設100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2021年,成都“兩化融合”水平達到65.3,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提升至第5位;通威、中電十所等48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9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2家企業入選全球“燈塔工廠”。
“聚”出新優勢
產業集群向更多萬億級進擊
成都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正在加快實現裝備制造集群規模過萬億,推動集成電路等10個以上產業集群過千億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組建包括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在內的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依托四川新視創偉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的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落戶成都,是超高清視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成都,有著其背后邏輯。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面向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圍繞前端采集、內容制作、編解碼、網絡傳輸和行業應用,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應用推廣、行業公共服務等能力,助推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創新發展。而成都擁有全國最全的超高清視頻產業鏈,在前端設備、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存儲設備、顯示終端、內容制播與集成分發、行業應用及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廣泛布局,超高清視頻核心產業鏈集聚發展成效顯著。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工業文明的每一次演進都助推了時代的躍遷,每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崛起,都有一批制造強企的支撐。從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所展現的古蜀文明冠絕時代的制造技術,到蜀錦、蜀繡、漆器等發達手工業成就“揚一益二”的美名和絲綢之路的輝煌,都充分彰顯出成都這座城市的制造業濃厚基因。
進入新發展階段,成都迎來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市圈、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等戰略,賦予成都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歷史使命。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干城市,成都搶抓機遇、勇挑重擔,主動融入雙循環,面向未來制造、服務國家戰略,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位勢能級提升,有力支撐成都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發展無聲,數據有痕。2021年成都實現工業總產值1.7萬億元,工業增加值4842億元,近十年年均增速達7.4%,居全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4位。
良好的營商環境,持續吸引制造業企業和重大項目集聚成都,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尤為突出。來自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都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投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前9月同比增長17.4%,拉動全市工業投資增長4.2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的比重提升至29.6%。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
如今,成都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僅規上企業數量就已超過1400戶,從業人員超過60萬,英特爾、IBM、戴爾、華為等60余家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公司相繼落戶。在此基礎上,成都正在加快實現裝備制造集群規模過萬億,推動集成電路等10個以上產業集群過千億。(記者 楊富)